41
CULTURA
南、北、中五部分,史称五印度。玄奘
经北印度进入恒河流域的中印度,于贞
观五年 (631 年 ) 来到了他此次西行的真
正目的地——中印度的摩揭陁国(今印
度比哈尔邦)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当
时是全印度规模最大、已有 700 年悠久
历史并雄踞印度千万所寺院之首的寺庙,
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寺中僧徒常
有万余人,聚集精通各项学术的诸多佛
学精英,还收藏丰富的佛教经典及医药、
天文、地理、技术等书籍。玄奘在那烂
陀寺潜心留学 5 年,除研修佛学与佛教
典籍外,兼学梵文和印度方言。后来又
到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游学,
足迹几遍印度全国。
那烂陀寺的戒贤大法师请他为寺内
众僧讲解《摄大乘论》等佛家经典,这
为他赢得了极大声誉。他的学识不仅受
到了印度僧俗的敬重,也引起了许多印
度国王的景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羯若
鞠阇国的戒日王。戒日王曾召见玄奘,
请他在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卡瑙吉)举
行盛大法会,由玄奘为论主,全印度的
国王、官员及僧人 6000 多人与会,历时
18 天,他因此获得“大乘天”尊号,名
震全印度。
贞观十七年(公元 643 年)春,玄
奘谢绝了戒日王和那烂陀寺众僧的挽
留,携带 657 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
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
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也就是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 ( 公元 645 年
2 月 25 日),他携带印度原文佛经 657 部、
佛像 8 尊和大量舍利(舍利,是印度文“灵
骨、遗骨”的中文音译,是指一个人逝
世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载誉回到阔
别已久的首都长安,长安城为之万人空
巷,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皇帝的亲切
Instituto Confucio
VOLUMEN 11 | Nº2 MARZO 2012
供图 /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