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中国风尚
孔子学院
总第
11
期
2012
年
03
月
第
2
期
它能调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愉
悦,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
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
谐。因而,音乐始终伴随着中国礼法制度,
为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做出贡献。“乐与
天地和”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
界。
说到中国音乐,不能不提到“琴”。
古代文人所说的“琴棋书画”,排在第一
位的就是琴。琴,又称古琴、七弦琴,
是中国最古老的丝弦乐器。几千年来,
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说“以乐治
国”重在群体社会和谐,那么“琴”则
是强调个性、突出自我。美妙的琴声可
以让人安抚心灵、荡涤杂虑、去除躁动。
“琴”一直是古代文人的至爱,很多文人
都把它作为修身养性的工具。拿着一把
琴,轻轻弹奏,耳畔回响悠扬的琴声,
便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心灵完全融入了
一个飘渺的世界。
中国琴乐最重视清静的境界。好的
境界配合着乐曲,彰显出艺术家高洁的
品格。像月下、雪中、竹林、白沙、流水、
高山这些环境更能衬托出琴声的悠扬。
试想,清澈的月光下,伴着皑皑的白雪,
在这种静谧的气氛中,一个人轻抚琴弦,
琴声穿透竹林,渐行渐远,心中的怡然、
从容和适意之情自不必说。名曲《平沙落
雁》表现的就是这样的意境,水白风轻,
云飞天远,水流潺潺,雁落沙中,乐曲
节奏舒缓,好一派悠然自得的情境。
古代文人往往通过琴声来交流心灵。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被引为经典。有
一位音乐家叫俞伯牙,他为别人演奏,
却无人能欣赏,曲高和寡。另一位音乐
家钟子期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听到他的
音乐,说道:“我从曲子中听出了泰山的
巍峨,还听出了浩浩的江河流水。”后来
两个人成了好朋友,引为知音。不久,钟
子期死了,俞伯牙就把琴摔碎了,终生
不再弹琴。这个故事表明“知音”实际
上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琴曲《高山流水》
湖北出土的编钟能够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音响。
Las 65 campanas encontradas en el Mausoleo de
Zeng Houyi de Suizhou (provincia de Hubei) son
capaces de reproducir los efectos acústicos de
cualquier pianomoderno.
供图 / CFP
供图 /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