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本期人物
1960 年 10 月,当时身为秘鲁记者
协会主席的阿尔赛出席了奥地利维也纳
世界新闻工作者会议。会上他第一次接
触了中国记者同行,并与当时中国记者
协会会长邓拓等人相识。就在那年冬天,
他和十几位来自巴西、秘鲁、玻利维亚
等拉美国家的新闻记者来到中国访问,
并在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的接见。
接见时,毛泽东对阿尔赛说:“你是
秘鲁来的,你们那里古代有个印加帝国
很了不起,有发达的农业,高超的建筑
技艺,还掌握了不少天文知识。据说还
是一个有着严格道德标准的社会。”阿
尔赛回答说:“我们印加人世代相传信
奉的道德标准是三句话:莫偷盗、莫说
谎、莫懒惰。”毛泽东一边重复着这三
句话,一边称赞道:“多么好的道德标
准啊!”
从此,阿尔赛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
缘。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中国,还在拉
丁美洲各国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
的报道。
1967 年,阿尔赛开始在当时的北京
广播电台,即现在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西班牙语部工作。后来他的妻子也来到
了北京,他们的女儿梅梅也于 1970 年
在北京出生。可是小女孩出生不久就患
败血症住进北京儿童医院,病情危险。
而阿尔赛作为少数几个外国专家之一正
在北京郊区某驻地承担一项重要的保密
任务,不能回家照料女儿,很是焦急。
正在这时,周恩来到此看望外国专家。
当得知信息后,周恩来马上吩咐人打电
话,从部队医院调来名医为梅梅会诊。
周恩来还指示:一定要全力抢救秘鲁小
姑娘,并嘱咐有关单位精心治疗。当时
梅梅需要大量输血,与梅梅血型匹配的
血源不充足,于是许多部队战士迅速赶
来医院献血。后来梅梅终于转危为安,
并很快痊愈。
1970 年年末,因父亲病重,阿尔赛
准备回秘鲁探望。临行前,他荣幸地受
到后来成为第一任中国驻秘鲁大使焦若
愚先生的邀请,同周恩来一道喝茶。阿
尔赛是当时唯一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秘鲁
人。因此周恩来向他明确表示中国愿意
与秘鲁扩大交往,并提出了中秘接触和
建交的“八项原则”,请他想办法亲自
传递给秘鲁政府要人。
阿尔赛雷厉风行,不负中国总理的
重托,经过与秘鲁驻香港领事巴兰迪亚
兰先生的接触洽谈,当他们一家人乘坐
的飞机抵达秘鲁首都利马机场时,总统
府的特派专车早等候在那里,此时的阿
尔赛已经成了两国开始外交接触的密
使。1971 年 4 月,中国第一个官方代表
团一行 5 人首次访问秘鲁,中秘即将建
交的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1971 年
11 月 2 日,中国和秘鲁正式建交。北京
前门外的一家山东饭店张灯结彩,外交
部长乔冠华亲临饭店举办盛大宴会,阿
尔赛坐在嘉宾席中。
1976 年 1 月 8 日,当周恩来逝世的
消息传来时,已返回秘鲁的阿尔赛特意
带着女儿梅梅赶往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参
加吊唁活动。1999 年,在庆祝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之际,梅梅还专门
撰写了题为《中国融合在我的血液和心
坎里》的文章,深情表达了她对中国和
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无限感激之情。
1977 年 4 月,他与秘鲁中国友好
协会主席奥尔维戈索先生一道来中国访
问。回国后,阿尔赛把这次访问中国后
陆续发表的文章汇编成了一本书,名为
《毛泽东以后的中国》,这本书在拉美地
区和西班牙语读者中颇受欢迎。
1983 年,阿尔赛再次来到中国,并
出任新华社国际部西班牙语外国专家,
而且一干就是十余年。这期间,阿尔赛
还收获了浪漫的爱情。1985 年,他在北
京友谊宾馆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
孔子学院
总第
11
期
2012
年
03
月
第
2
期
1.
1960 年 10 月,毛泽东主席接待了一群来自
拉丁美洲的记者,阿尔赛在前排左边第二个。
En
octubre de 1960, el presidenteMao recibió
a un grupo de periodistas latinoamericanos.
Antonio Fernández Arce, en primera fila,
segundo por la izquierda.
2.
1960 年 10 月中国前总理周恩来与年轻的记
者阿尔赛(左边)亲切交谈。
El joven reportero
Fernández Arce (izq.) departe con el ex primer
ministro Zhou Enlai, en octubre de 1960.
3.
1984 年阿尔赛和当时的中国国家副主席王震
在一起。
Fernández Arce con el vicepresidente
Wang Zhen, en 1984.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