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
总第
15
2012
11
6
44
文化博览
CULTURA
芦丝也叫葫芦箫,是云南少数
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属于管
乐器,最初主要流行于傣、阿
昌、佤、德昂和布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
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因其以小葫芦为音箱,再以三根
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下端作为
发音器,吹奏时声音犹如抖动的丝绸那
样飘逸、轻柔,故名“葫芦丝”。
葫芦丝的构造特殊,所用材料均取
自天然,完全手工制作完成。它由葫芦、
主管、簧片、附管组成,中间较长的一
根竹管为主管,它开有七个小孔儿,内
嵌有铜质簧片起发声作用,而附管只能
持续发一个音。这种乐器,因其音色甜
美、圆润,外观古朴、典雅、小巧可爱,
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等特点而深受人们
喜爱,再配上音乐的旋律,动听至极,
恰似天籁之音。
吹奏葫芦丝时,管身直立,吹口朝
上,含在嘴里,用左右手指按在主管的
音孔上,右手在上,用拇指按住背孔儿,
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正面上方 3 孔,
左手按其余 3 孔,气流同时进入 3 个管
口而发音。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
根附管发出固定的单音,与主音构成和
旋,丝竹之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其
音质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长表现
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
感,成为云南人民的传统乐器。
由于葫芦丝具有柔美和谐的乐声,
它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适于演
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
多,合音丰富,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
想感情。悠扬的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
凤尾竹》让听者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El hulusi, heredero de la
melodía clásica china y de
los sonidos de la naturaleza
东北师范大学 孙洪威
Sun Hongwei, Universidad Pedagógica del Nordeste d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