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gina 32 - Instituto Confucio

Versión de HTML Básico

30
孔子学院
总第
13
2012
07
4
本期人物
啡馆、夜总会等高级娱乐场所,过着花
钱如流水一般的生活。
溥仪在天津的西化新潮生活,溥仪
与外国人之间的频繁往来,溥仪夫妇为
1931 年长江大洪水所做的捐赠,以及溥
仪与淑妃文绣的离婚官司,一方面使他
不断地成为当时天津上流社会的风云人
物,也不断地为当时的各种主流媒体,
诸如《北洋画报》、《大公报》、《新天津报》
等瞩目,甚至还时不时地成为国际媒体
的报道对象。
本来,溥仪当初选择来天津的主要
目的是为其出洋留学做准备,但是连他
自己都始料未及,他在天津一住就是 7
年。这 7 年,是他漂泊探索选择的 7 年,
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自由平民幸福的7年,
更是他刚刚摆脱困境旋又落入囚笼的 7
年。
毫无疑问,在天津期间,溥仪经常
接触、来往的更多的是日本人。在日本
关东军驻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
主谋策划下,1931 年 11 月 10 日傍晚,
溥仪乔装改扮后悄悄溜出静园后门,他
的贵胄之躯躲进了一辆汽车的后备箱。
大沽口外,日本商船“淡路丸”号正
奉命等候在那里。几个月之后,也就是
1932 年 3 月 1 日,溥仪在长春成为了日
本军国主义扶植的伪满洲国执政者,也
就是后来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
50 多年后,也就是 1987 年,贝托
鲁奇带领着 150 名中国人、100 名意大
利人和 20 名英国人的庞大摄制队伍大
大方方地走进北京故宫拍摄电影《末
代皇帝》。他成功获得了中国政府的
首肯与支持,有幸成为第一个在北京
故宫实景拍摄电影的外国导演。于是,
一扇气势恢宏而又异常沉重的红色宫
门在全世界观众面前被徐徐推开,溥
仪这个住在大房子里的小孩子再次走
入人们的视野。贝托鲁奇格外关注处
在历史漩涡中的个人及其命运,一如
他的名言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他
将溥仪看成是一个为皇帝之名所累、
也为历史之轮所碾的一个普通人。当
溥仪三岁登上那张象征着崇高和至尊
的龙椅时,从此便如着了魔法一般始
终不能再做回到真实的自己,并从此
走上一条不归之路。贝托鲁奇用华丽
的视觉景观和富于变化的场面调度,
使影片的宏大叙事如行云流水,举重
若轻。影片从人性的角度表现了溥仪
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为“神”,又从“神”
变为一个普通人的过程,为观众展现
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溥仪,也使
贝托鲁奇笔下的溥仪极富历史文化张
力。《末代皇帝》一炮打响,9 项奥斯
卡大奖就是对他和影片的最好定评。
很多西方人就是通过这部影片才知道
了溥仪的故事进而了解了中国。据说
这部影片放映之后,许多华人开在欧
美的餐馆也都跟着兴旺起来。而此后
中国大陆和港台以溥仪为主角的影视
作品虽如雨后春笋陆续登场,但平心
而论,多为平庸之作,无论是思想性、
人文性还是艺术性,均无出其右。
如今在中国,举凡溥仪生活过的地
方,比如北京故宫、天津静园、长春伪
皇宫,甚至还包括当年关押溥仪的抚顺
监狱,也都成为了人们参观的游览场所,
似乎对后世的人们而言,早已淡出历史
视野并渐行渐远的溥仪身上,仍然有很
多的未解之谜。
溥仪在其父亲载沣左侧,其弟溥杰在
父亲怀中。
Puyi a la izquierda de
su padre, Zaifeng, y su hermano
Pujie.
溥仪和婉容摄于 1922 和 1924 年间。
Puyi y su esposaWanrong
en una fotografía tomada
entre 1922 y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