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简单而实用
的计算工具。当前中国,甚至连财务人
员都不会再使用了。但在几十年前,它
几乎是居家必备、不可缺少的计算器。
多少年来,中国人的“精打细算”就是
在算盘上噼里啪啦地打出来的,甚至有
人还把算盘的发明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
明相提并论。
在北京东岳庙中挂有两个大算盘,
长 2 米、高 67 厘米,共有 29 格、203
枚算盘珠。有人说,这两个大算盘表示
神灵给天下的人们计算功过不差毫厘。
中国的算盘是由古代的“算筹”演
变而来的。古代,人们用小木棍进行
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
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
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
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
的计算器——算盘。算盘的来历,最早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00 年,据说当时就
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
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拨动算
珠进行计算。算盘的历史渊源,各家说
法不一,但较多专家认为,算盘的诞生
应该在经济发达的唐朝。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
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
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到了明代,
珠算不但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
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的东西的体
积。由于算盘的普及,论述珠算的著作
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 1593
年明代程大位(1533-1606)所编的《算
法统宗》,这本书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
主的算书。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
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
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便是
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算盘,其形状一般
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以若干细
木棍穿算珠,称为“档”,可分为 9 档、
11
档、15 档等不同种类,将这些档装
于框中,并用横梁分为上下两格,上格
内每一档有两个算珠,每个算珠代表五,
下格内每一档有五个算珠,每个算珠代
表一,使用时定位拨珠运算。现在比较
流行的一种新式算盘是上格内每一档有
一个珠,下格内每一档有四个珠。由于
有珠算口诀,运算起来十分简便。根据
专家测试,在计算 100 以内的加减法时,
珠算比计算器速度更快。由于算盘制作
简单,价格便宜,珠算口诀也便于记忆,
运算又简便,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
并且先后传到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
亚等国家和地区。
历史悠久的算盘文化中也遗留了一
大批五彩斑斓、千奇百怪的算盘珍品。
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需要人抬。这
些制作考究的算盘,其所用材料有象牙、
象骨、紫檀、红木、橡木、水牛角、玉、铜、
铁、竹、陶、珍珠、景泰蓝等。珠子的
形状有圆形、椭圆形、菱形之别。算盘
的形态也各异,像梯形算盘、戒指算盘、
Ábaco, cálculo preciso
con los dedos
东北师范大学 孙洪威
Sun Hongwei, Universidad Pedagógica del Nordeste de China
文化博览
CULTURA
46
孔子学院
总第
14
期
2012
年
09
月
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