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gina 15 - Instituto Confucio

Instituto Confucio
VOLUMEN 14 | Nº5 SEPTIEMBRE 2012
EN PORTADA
13
皇帝永乐帝(公元 1360—1424 年)再次迁都
北京。从那时起,南京城开始历经她的兴衰
和多舛,直至 19 和 20 世纪期间,才重拾往
日的重要地位。
19
世纪连续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公元
1839—1842
年,公元 1856—1860 年),中国
战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军即抵达南京,
正是在这里,中英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
的第一个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迫使中
国开放广东、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五处
通商口岸,要求中国向英国支付极不合情理的
2100
万银元的巨额赔款,并将香港岛割让给
英国。
不久后起义的农民军队攻占了中国南部
的大部分地区,并在之后的 11年内定都南京。
清朝(公元 1644—1911年)政府最后围攻南京,
在外国人的帮助下,于1864 年从太平军手中
收复了南京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和最具
戏剧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太平天国的起义
公元 1851—1864 年),但也摧毁了被认为是
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著名南京琉璃塔(大
报恩寺内)。
进入 20 世纪,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公
元 1912—1949 年)的首都,也是日本侵略军
在 1937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最严
重暴行的地点之一,一个多月间 30 万南京市
民丧生于日军的残杀,史称“南京大屠杀”。
1949
年毛泽东(公元 1893—1976 年)的部队
解放了南京。
中国共产党胜利之后,决定将首都迁到
的经济地位,而城市的制铁业、铸造业和纺
织业(丝绸及锦缎制作)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
然而,公元 6 世纪时期,古城灾祸连连,
大火焚城,洪水泛滥,农民起义,战乱席卷,
与此同时,西安被确立为京都,于是南京从历
史舞台逐渐淡去。
唐代(公元 618—907 年)和宋代(公元
960—1279
年)年间,南京城与邻近的杭州城
的繁荣程度不相上下,两者争相成为全国最
富庶的城市,此间南京再次兴旺起来。直到
1368
年,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的开国
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公元 1328—1398 年)
在推翻由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公元 1271—1368
年)后,正式定都应天府,即今日的南京。因
此,城内建起了皇宫,城外筑起了护城墙。
然而,好景不长,南京作为京都的辉煌只
持续了半个世纪,因为1420 年明朝的第三个
俯瞰南京城。
Vista panorámica de la ciudad de Nanjing.
供图 /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