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
总第
14
期
2012
年
09
月
第
5
期
62
半职,进入上层社会。这种全国性考试
的结果导致最终中榜题名的人只有区区
几十人,扩招后的进士人数也不过数百人,
足见竞争淘汰之激烈残酷。因此民间有
“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的
说法。
仅清朝一代,科举考试一共举行了
112
科,其中在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中举,
后又经会试、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
有 49 名、安徽籍有 9 名,共计 58 名,
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还多。唐伯虎、
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袁枚、林则徐、
施耐庵、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方苞、
翁同和、张骞、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
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
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
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延续
千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废止,江南贡院从
此闲置。1918 年开始拆除大部分建筑并
开辟为市场,仅留明远楼等建筑。南京
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是首都建设委员会
及南京市政府所在地。
今天的江南贡院全称为江南贡院
历史陈列馆,设在江南贡院原址之上,
1989
年 9月正式对外开放。
贡院四周高墙环绕,四角各筑有一
座砖木结构建筑——瞭望楼,当年上面
有士兵昼夜看守,严防场内外勾结、替
考的“枪手”翻墙而入等作弊行为。
正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牌
坊和一只石狮子。大门内是龙门,取鲤
鱼跳龙门之意。龙门向前,直通明远楼。
此楼为明朝永乐年间初建,清朝道光年
间重建,三重檐正方形砖木结构,共有
3
层,上面 2 层为木结构,四面皆窗,登
临四顾,贡院尽收眼底,当年考官与监
巡官在此发号施令并巡视警戒。
明远楼的东西两面,是一排排单个
的供考生考试的号房,用《千字文》编
排号序,又称号舍。历尽风雨沧桑,江
南贡院原有号房已荡然无存。如今按原
样复建了40 间,每间宽 4 尺,深 3 尺,
前面拦有木栅,后面开一小窗,以利监考。
房内两边墙上各有上下 2 条槽缝,插上
木板,上面的木板用作考试几案,下面
的用作板凳,夜里二板合并当床铺。考
生进入号房,即关上木栅封号,答卷、
吃喝、解手、睡觉都在里边,不得离开
一步,到交卷时方才允许开栅离去。
现今西面各个号房中,均放置有一
尊彩绘考生塑像,或伏案疾书,或冥思
苦索,或从容不迫,或双眉紧蹙,神态
各异,栩栩如生。东面号房是仿真江南
乡试场所,让游人感受科举考试的苦甜
悲喜。游人可着古代秀才衣饰,在“监考官”
指引下进入号房,唱名就坐,开始答卷,
答卷完毕,毕恭毕敬交与考官。考官评
定名次,当众放榜,发放捷报。中举者
行礼接受,一派喜气洋洋。
明远楼后面是至公堂,是监试等管
理考场事务官员的公务处与居所。至公
堂现为陈列馆的主展厅,展出科举制度
的创立与发展、考试程序、内容、规则、
考官设置以及江南贡院的乡试次数、中
举后又中状元的人数等史料。堂中央的
长方形展柜里,有科举考试的考卷、捷报、
考桌、考篮、油灯、食品、文房四宝等
文物和工艺品。
中国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最初是
说古论今
科举考试的仿真雕塑。
Representación escultórica de un examen imperial..
号舍内的考生彩绘塑像。
Simulación
de varios examinandos realizando
las pruebas a funcionario dentro de
una cabina examinadora.
供图 /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