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o Confucio - page 76

转的小篆为体入印,后世称为圆朱文或元朱文(图:
圆朱文)。
据记载:元代画家王冕始创以花乳石刻印。
明代(公元 1368-1644 年)文彭(图:文彭作品)
自得灯光冻石作为印材后,青田、寿山等叶腊石开
始引入印材的行列,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原先玺印多为铜质、玉石、骨角等材料,这些
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流传久远的优点,但是由于硬
度高,坚涩难刻,必须请专业工匠铸凿印章,这
个做法一直得不到普及,因此被文人们所放弃。以
石代铜,这是镌刻印章的理想材料。现在通行用
摩氏硬度指数(ESCALA DE MOHS)标示硬度,人们
熟知的钻石的硬度为10°,水晶为7°,铁为5.5°,
指甲为 2.5°,而叶腊石(图:印石)的摩氏硬度在
2-4°。用铁制的刻刀(硬度在 5-7°)(图:刻刀)
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叶腊石上刻划文字图案,自此,
文人开始自篆自刻印章。篆刻的队伍中加入了有学
识、通书画的文人士大夫们,他们以舞刀弄石为乐,
借印章寄托闲情逸致,抒发情趣,获得自我表现
的满足。治印用印风气从此大开,发展为独特的一
门艺术。
在明代中叶到晚清(公元 1400-1911年)的近
500 年中,篆刻艺术好手如林 ,出现了各种风格的
流派,从而把中国古代篆刻艺术推向了又一繁荣时
期。篆刻流派一般是以篆刻家的籍贯、姓氏、师
承关系及其活动区域来命名的,并不断创新发展,
延续至今。
直到 20 世纪70 年代,大多数中国人都有自己
的姓名印章:私章,在收取挂号信,电报、包裹时,
或领取票券、物品时证明自己的身份,之后逐渐以
签字代替了印章,私章悄然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目前仅存极少的地方需要使用印章:比如购买房子
后办理房产证一般都要求加盖个人的私章。
文人们仍然拥有自己的个人印章,大多数人还
不止一枚,分为姓名章、别号章、斋馆章、鉴藏
章、吉语章和闲章等等,这类印章属于艺术类篆刻,
分别视情况加盖于书画作品、书籍、收藏品、往
来信札等纸质物品上。
日常生活中,公章依然大量使用,政府机关都
有各自的各种公章(这点和西方是一样)。比如人民
币上就有印章;而在经济交往中,也需要使用各种
公章,如发票必须加盖发票章;支票要有财务章,
合同盖公章和法人章等。
中国风尚
边款 邓散木
Figura 8:
biānkuǎn
elaborado por Deng Sanmu
图:文彭印章
Figura 10: sello
elaborado por
Wen Peng
图:印石
Figura 11: piedra
agalmatolita luminosa
图:刻刀
Figura 12: buril para tallar
las piedras
图:赵孟
的印章
Figura 9: colección de sellos de ZhaoMengfu
74
孔子学院
总第
22
2014
1
1
1...,66,67,68,69,70,71,72,73,74,75 77,78,79,80,81,82,83,8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