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
总第
17
2013
03
2
76
生活方式
重庆吊脚楼多建在邻江的山边,聪
明的重庆人依山就势,利用木条与竹方,
取“天平地不平”之势,“借天不借地”,
悬空构屋。远远望去,如果是独自一间,
就好像歪歪斜斜、摇摇欲坠;如果是一
片连排,房屋便如同手拉着手、肩并着
肩,显得格外牢固壮观。这种建筑节省
土地,以地产的木材、竹子为建筑材料,
墙体多采用“竹笆夹泥”——中间是竹
子,外边敷上泥巴,很少使用砖石墙体,
屋顶多使用小青瓦,可以减轻建筑重量,
减少吊脚承受的压力。有趣的是,由于
越往上山坡面越往后退,所以越到上层,
吊脚楼的建筑空间就越大,这与通常的
建筑恰恰相反。
实际上,吊脚楼作为民居,既不防水,
也不防火,更不防虫。但就是在这种吊脚
楼里,重庆人世世代代住了几千年。遇上
洪水,大水淹漫;遇上滑坡,泥土冲埋;
遇上风雨,风吹雨打。但是人们总是一代
又一代地坚持把吊脚楼修得更好更牢固。
如今,吊脚楼已成为一种历史生态符号,
体现了千百年来重庆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选择修建栖身之所的勇气与智慧。
目前,完全木结构的吊脚楼在重庆市
区已很少见,绝对正宗的吊脚楼只有在边
远地区才能看到,其稀有程度可与大熊
猫相比。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竹木结构的
吊脚楼都成了危房,或被拆除、或被改造
成砖木结构。以前重庆临江门一带两岸全
部是吊脚楼。如今临江门一带已经成为重
庆市中心,一片片鳞次栉比的现代高楼取
代了吊脚楼。唯一保留下来的是重新修建
的洪崖洞吊脚楼,它已经成为重庆的一个
著名景点。
重庆人常说,不看夜景,未到重庆。
每当夜色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高
低辉映,层层山峦与重重楼房错落有致,
江中百舸争流流光溢彩,遍地华灯灿若天
河群星。这一美艳的重庆夜景得益于两江
的环抱、起伏的地势和依山傍水的重重楼
房,这其中,就有吊脚楼的身影。
n
重庆临江吊脚楼。
Las casas en saledizo sobre el río.
1...,68,69,70,71,72,73,74,75,76,77 79,80,81,8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