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Instituto Confucio
VOLUMEN 22 | Nº1 ENERO 2014
PERSONAJE
种马四肢修长,奔跑时野性飘逸。因此,
徐悲鸿笔下的马的四肢相对修长。
徐悲鸿是近现代中国画坛少有的学
贯中西且能熟练运用东西方绘画技法的
艺术大师。他提倡用西方古典写实绘画
改造中国画,尤其是他提出的“素描是
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等理论,宣布了
从顾恺之到任伯年 1000 多年中国绘画
史勾红填色形式的终结和一代新国画的
诞生。在中国,他的名字能家喻户晓,
与他擅长画马、以马喻人密切有关。他
著名的《奔马图》作于 1941 年秋季,
当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此时徐悲
鸿正在马来西亚筹办展览,心系祖国的
他连夜画出《奔马图》。马腿的直线力
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极
富动感。徐悲鸿画马的步骤很特殊。他
在确定立意之后,迅速大笔描写飞扬的
鬃毛和马尾,再根据鬃、尾的形态与动
势绘画马头、马身和马腿,最后画马
蹄。他画马蹄格外慎重仔细,笔落蹄成
时,一匹骏马便跃然纸上。1934 年 4 月,
徐悲鸿应邀到莫斯科举办画展。一天主
办方请他现场表演画马,一张白纸之上,
仅寥寥数笔,一匹奔驰的骏马便一挥而
就,现场一片惊呼叫好声。他曾说过,
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马蹄是力
量、重心与动静变化的关键;马鬃和马
尾能充分表现马的刚柔相济,因为毛笔
很难画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他便常用
硬笔扫出鬃尾,使之极具动感。
后来,徐悲鸿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
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
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要职。他还为国家
挥毫创作了一幅题为《奔向太阳》的奔
马图。抗美援朝时,他为中国人民志愿
军战士画“奔马”,并附信慰问。据说
最早在大学美术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马的
石膏模型,也是他从国外小心翼翼带回
来的。直到 1953 年他逝世前夕,还画
下了两幅四蹄腾空的奔马,其中一幅送
给了毛泽东。1953 年 9 月 26 日,徐悲
鸿因脑溢血复发英年早逝,年仅 58 岁。
其夫人廖静文按照他的愿望将其作品
1200 余件,连同他一生节衣缩食购买
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
书画精品 1200 余件,以及 1 万多件珍
贵图书、画册、碑帖、文物等全部捐给
了国家。1954 年,位于北京火车站附
近的徐悲鸿故居作为徐悲鸿纪念馆对公
众开放。后因修建地铁,迁址于现今的
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 53 号。他的妻子
廖静文、儿子徐庆平先后出任纪念馆馆
长,一直守护着他并诉说着他 60 多年
前的那些往事。
1978 年,中国发行徐悲鸿生前所画
《奔马》特种邮票一套。
观众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欣赏徐悲鸿的 5 幅《奔马图》。
Exposición de las obras de Xu Beihong de los caballos al galope en el Museo de Nan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