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
总第
18
期
2013
年
05
月
第
3
期
72
中国风尚
卷藏书。其长子范大冲主动选择继承天
一阁,恪守家规祖训,确保天一阁及其
藏书安全并历代薪火相传。
“外姓人不得入阁”这条规定,使天
一阁异常神秘,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各方读
书人,人们渴望一睹其真容,于是天一
阁便更加闻名天下。直到 1763 年(清康
熙 12 年),清初大文豪黄宗羲破天荒获
准登上天一阁,遍览全部藏书,写下著
名的《天一阁藏书记》。黄宗羲有幸成为
外姓人登上天一阁的第一人,此后,天
一阁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对外姓人
依然严格限制,只允许知名大学者登阁
看书。
天一阁真正闻名全国因一起历史事
件。1772 年,乾隆皇帝决定修编《四库
全书》,天一阁奉命呈献书籍 638 种,共
5288 卷,为各地所进书籍之最。最后有
96 种入选《四库全书》,377 种入选《四
库存目》。乾隆皇帝大悦,特赏《古今图
书集成》一部,至今这套图书仍完好保
存在天一阁中。后来乾隆还先后赠与天
一阁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16 幅和
《平定两金川战图》12 幅。当年乾隆还派
人到天一阁勘查书楼,绘制图纸,下令
在北京的紫禁城与圆明园、承德、沈阳、
扬州、镇江和杭州等地,仿天一阁样式
分别建造 7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
全书》,分别取名为文渊阁、文源阁、文
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宗阁和文澜阁,
七阁名字本来都有“氵”旁,均含“水”意,
以提醒防火,考虑到镇江水多,逐去掉“氵”
旁,取名“文宗阁”。
直至民国末年,守护天一阁的范氏
家人已传至第 13 代。到新中国成立,在
近 400 年的时间里,有幸登楼者累计仅
30 余人,如徐乾学、万斯同、朱彝尊、
袁枚、钱大昕、缪荃孙、赵万里、郑振
铎等历代文化名人。
浙江经济文化一向灿烂辉煌。早在
春秋时期就已形成吴越文化,魏晋南北
朝民族大迁徙中,大批文人来到吴越。
南宋时中国文化中心逐渐南移,浙江一带
的大学问家、大藏书家、大文豪、大商人
层出不穷,因此私人兴办的书院与藏书楼
不计其数。范钦只是其中的一位,天一阁
有幸保存下来,遂使范钦名扬中外。
1994 年宁波博物馆与天一阁合并,
建立天一阁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占地
2.6万平方米,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
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展览,近年
还藏有铁凝、黄亚洲、叶文玲等十几位
中国当代作家的书稿真迹。
天一阁创始人范钦塑像。
Escultura dedicada a la figura de Fan Qin, fundador de la biblioteca Tianyi.
天一阁内大戏台。
Patio principal del Pabellón Tianyi donde hay un
escenario elevado para realizar actuaciones y concier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