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Instituto Confucio
VOLUMEN 19 | Nº4 JULIO 2013
客》、《人到中年》、《甲午风云》等经典
影片。其中的一些电影歌曲,如《花儿
为什么这样红》、《人说山西好风光》、《我
的祖国》、《英雄赞歌》等,至今还在中
国城乡广为传唱。而长影曾经使用的厂
标——工农兵(工人、农民和士兵)金
质塑像,不仅代表了中国早期主流电影
的主要形象——工农兵英雄人物,也已
成为上个世纪后半叶中国电影观众们难
以磨灭的记忆。
几代中国人都是看着长影生产的电
影长大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长影曾
是中国的“梦想加工厂”。中国公共知
识分子们,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用电
影构建了那个年代的中国梦。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有几亿
人都生活在农村,多数农村远离城市,
交通闭塞,没有现在的电视、电脑和网
络。就在这种背景下,覆盖全国农村的
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建立起来。常年流动
在农村的电影放映队乘着汽车或马车,
带着发电机、放映机、影片胶卷和银幕,
轮番在各个村庄露天放映电影。每当夜
幕降临,全村的男女老少,甚至是周边
十里八村的人们也都纷纷赶来,大家席
地而坐,共享这顿文化大餐。“万人空巷”
是这道文化风景线的真实写照,无论是
酷热的盛夏还是严寒的隆冬,都阻挡不
了人们观看露天电影的脚步与激情。一
面银幕、一台发电机、一台放映机、一
个放映员和一束光,就是它的全部物质
要素。 1979 年,长影摄制的电影《保
密局的枪声》在全国一炮走红,那时城
里电影院的一张电影票仅卖3角钱,竟
然创下了 6 亿人次、1.8 亿元的中国电
影票房“神话”。看电影,一度成了中
国城乡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
容,而那时候放映的国产电影,有很多
都是长影拍摄的,长影和长春也是从那
时候开始逐渐有名的。
长影建厂 60 多年来,先后吸纳培
养了一大批影视明星,如早期的郭振清、
浦克、梁音、方化、陈强、白杨、田华、
于洋、葛存壮等,以及后来具有广泛国
际影响的陈道明、姜文等影视明星。中
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一些国际知名演员,
如林青霞、秦汉、甄子丹、成龙等也曾
来长影拍过戏。长影也曾是中国译制片
的老大,60 多年来翻译了前苏联以及
欧美等国家的数百部影片,当时的主要
配音演员有向隽姝、孙敖、陈汝斌、徐
雁等名家。值得一提的是,1958 年和
1962 年,长影还译制了由费尔南多·费
尔南·戈麦斯主演的《房客》和由胡安·安
东尼奥·巴尔登导演的《骑车人之死》
这两部西班牙经典影片。
截止 2011 年,长影共创作生产各
类国产影片 900 多部,译制各国影片
1000 多部,向中国大陆各大电影厂输
送人才 1000 多名。是长影,为中国艺
术家搭载了走向辉煌的艺术舞台 ;是这
些艺术家们,给长影、给社会、给中国
和世界留下了灿若群星般的人物形象与
人生梦想,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一代又
一代年轻人的成长。也是长影,较早地
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沟
通上架起了一道五光十色的电影艺术彩
虹。
在中国电影全面走向市场、面向世
界电影市场开放时,面对新媒体的挑战,
长影正在探索新的道路。今日的长影已
构建起影视创作、影视文化旅游、影视
加工制作、影视传媒、影视演艺等多元
产业格局。
有人说,长春与电影,电影与长春,
无论是在历史,在现在,还是在未来,
都有着不解的渊源。细心的读者如果来
到长春,就会发现长春这座城市依然发
散着浓郁的电影文化气息,这里每两年
举办一届长春电影节,这里还开办了电
影频道,每天 24 小时滚动播出中外经
典影片。
COMUNIDAD GLOBAL
长影厂标——工农兵金质塑像。
El símbolo de los estudios
consiste en una estatua
dorada de un obrero, un
agricultor y un sold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