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o Confucio - page 62
60
孔子学院
总第
23
期
2014
年
3
月
第
2
期
多年轻人都进城了。她为她的国家目前的
状况深深担忧。我对她说,实际上你们国
家存在的现象最近几十年来在中国普遍
存在,直到现在依然存在。我想这可能
是社会改革变化发展过程中要出现的必
然现象。我对她说,正是因为你所在国
家也存在着跟中国类似的现象,所以你对
中国进行研究的时候就可以推己度人,以
中国的老话就是以“自心比人心”,这样,
对研究的对象就有一种尊重的态度、理解
的态度,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无论哪种社
会制度下哪个国家的人,基本感情还是
相通的。我想这也是我们的文学艺术或者
其他艺术具有世界性的最深层的原因。
一部文学作品只有表现了人类的最普
遍的最基本的感情,然后翻译成外文之后
才可能打动外国的读者。一个艺术作品也
只有表现了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之后也才能
够感动其他国家的观众。我们的汉学教育
实际也是这样。只有把我们最基本、最
符合人的基本情感的东西拿出来率先介绍
出去,可能更能赢得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同。
在研究的过程中,或者是在进行其他
工作的时候,都是应该有一种比较的观点。
无论是从政治的角度、意识的角度、文化
的角度,最好就是研究者应该把自己放进
去,研究者应该把自己的生活放进去,研
究者应该把自己国家的情况放进去,与你
研究的对象进行比较,由此得出一种更深
的更准确的理解。
孔夫子还讲过一句非常好的话,叫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现在要特
别强调,当下这个时候“己之所欲,也不
要强加于人”。我们过去总是觉得我先进,
你落后,我文明,你野蛮,我就把我的
先进和文明强加给你,这就是一种很好
的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道德水准的事。
但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考量,确实
有很多事情很难用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
昧来衡量。因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生,往
往是跟其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跟当地的
其他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所以这种把自
认为是先进的、是文明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的做法,我觉得不能适合这个社会。因此,
就是应该在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的基础上,再引申一步——“己之所
欲,也不要强加于人”。
我讲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研究中国社
会应该具有发展的眼光。
今年春天,前德国驻中国大使施明贤
在一次宴会上问我一个问题,他说:“莫
言先生,根据你们中国政府的设想,到了
2050 年,中国基本上可以建成一个现代
化的强国。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贪污腐
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将
会变得更加地严重,甚至会变成摧毁这个
社会的导火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说古论今
历史的观点和现实的观点,
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较,
形成一个焦点,这样就可能
得到一个对你要研究对象的
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
1...,52,53,54,55,56,57,58,59,60,61
63,64,65,66,67,68,69,70,71,72,...84